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区块链研究需要“久久为功”

2019-12-03 14:16 栏目:行业动态 来源: 查看()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在接受新华社独家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相对成熟的可信评价体系,其核心是提高各方面的治理能力。从信息互联到价值转移,在郑志明看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它解决了信息互联的问题。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通过它可以随时建立个人互联平台。这一阶段开发的5G旨在构建“万物相连”的第三阶段,即物联网。他认为,当信息和人联系在一起时,下一步就是价值观的自由联系。然而,价值观的自由联系有——信任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信任关系形成时,价值才能自由流通。因此,建立一个低成本的信贷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区块链也因履行这种职能而备受关注。从区块链的崛起来看,它的“风口”无疑始于“比特币”。郑志明将数字资产的噪音分类为区块链发展的1.0阶段。他认为2.0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智能合同和本地应用。“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应用,但远远不够,”郑梓浩告诉记者。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应该慢慢渗透到整个工业和生态的大量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这是阶段3.0,或“可编程社会”。他认为,3.0阶段的区块链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技术工具之一。所谓“治理”就是全面渗透监督的能力,“理性”就是建立新型高效生产关系的能力。郑志明说,没人知道从2.0到3.0需要多长时间,这与社会接受程度和技术发展速度密切相关。“今后,我们应该重点突破区块链作为治理工具的应用能力。只有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在区块链的长期帮助下,提高我国的社会治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块链的技术内涵。”他说。要解决的难题现在回到了中国。目前,中国正在从国家层面进行区块链技术的总体布局。包括工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在内的一些工业领域正在朝着数据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协调效率的方向前进。根据郑志明的观察,我国目前有一批专家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从技术圈到工业界,许多力量聚集在区块链的相关企业中。因此,区块链在我国的研发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然而,他也坦率地说,如果要把事情做好,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原则上,区块链是一个‘三重悖论’问题,即安全系统、效率系统和分布式系统这三个系统的耦合过程是相互制约的。迄今为止,中国、欧洲和美国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郑志明认为,除了经常提及的“分布式”特征外,区块链科技最具创新性的特征是建立共识机制,使人们能够建立信任体系。“就像自然界中的‘三体’问题一样,三星之间的运动规律依赖于重力,而在人类科技创造的区块链世界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依赖于共识。”与此同时,他说,在现阶段就这一链条达成“共识”并不容易。自由度越大,达成共识的成本就越高。如何在降低共识成本的同时形成共识,是研究区块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此外,从技术角度来看,郑志明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热情都集中在商业应用开发这一主题上,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人员仍然相对较少。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关键技术的实质性解决方案。 当被问及热钱流入是否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时,郑志明表示,这一连串的阻碍让监管变得更加容易。“有了区块链技术,只要在系统中放一个监控节点,把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放入智能合同中,就可以实现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的‘渗透’监控,从而可以避免‘政策在上面,对策在下面’和‘一个人生病都吃药’的情况。至于“区块链时代”是否会到来,郑志明认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区块链时代”。我们真的希望迈向区块链时代。我们需要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建设一个自主、安全、可控、性能良好的区块链海底平台。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工业和生态领域大规模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初步进入区块链时代。

微信二维码
售前客服二维码

文章均源于网络收集编辑侵删

提示:仅接受技术开发咨询!

郑重申明:资讯文章为网络收集整理,官方公告以外的资讯内容与本站无关!
NFT开发,NFT交易所开发,DAPP开发 Keywords: NFT开发 NFT交易所开发 D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