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技术视点 | 身份的五种思维模型(一)

2020-07-28 18:06 栏目:经验之谈 来源:网络整理 查看()

摘要

数字身份系统和非数字系统的工程师在工作中会做出一些假设和要求,对于有效的解决方案通常会有完全不同的意见。首选用例建立了一个为这些解决方案定制的心智模型,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身份系统的讨论和工程设计。当不同模式的倡导者合作时,这些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将导致混淆和分歧,并且各方常常没有意识到其他人可能使用不同但有效的身份概念。考虑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提供建设性的对话和需求协调,从而为解决更广泛的用例和构建具有更好的整体适用性和质量的系统创造一些机会。

我们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它们来自于对技术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在讨论身份时的对话的观察。然后,我们将探索观察到的讨论和设计模式,它们是由思维模式的交叉产生的。最后,当评估或设计任何真实世界或数字身份系统时,我们将结合所有五种思维模式来提供指导。理解和考虑这些不同的思维模式将导致更有成效的合作,并最终建立一个更好的身份系统。

背景视图

十多年来,作者一直是身份相关专业会议的参与者、发言人和组织者。这些会议包括互联网身份研讨会,重新启动网络的信任,ID2020和EIC。本文作者在W3C、IETF、KantaraInitiative和ISO等身份相关标准的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作为可互操作数字身份系统行业对话的积极参与者,我们见证了不同社区如何利用新兴技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身份问题。在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者一直在努力清晰地传达“身份”、“数字身份”和“身份系统”。新参与者经常误解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使用的术语,专业人员自己经常做出几个关键的假设。简单和非正式的话语导致不精确的词语,因此很难建立对身份的共同理解。

虽然简单和非正式的术语可以交流和分享想法,但它们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混乱。随着开发者、监管者、决策者和最终用户使用这些术语,错误将逐渐扩散。听众可能无法理解说话者有着相同细微差别的自然感受。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和限制的将被概括。这些非正式的行为最终会破坏建立一个强大的身份系统的共同目标。随着数字身份与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简单、更严格的方式来更清晰地传达身份信息。

本文的最初想法在2017年波士顿的“信任之网”会议上进行了简要讨论,然后在第25届互联网身份研讨会上进行了演示。

初步探讨提出了三种思维模式。之后,根据同行专家的反馈,第四种和第五种思维模式被包括在内。当前五种思维模式的第一次演示已作为高级阅读专题论文提交,并在2018年9月于多伦多举行的“重启第七信托网”研讨会上使用。同月,这些身份思维模式被国际身份峰会设计研讨会采纳为主要框架。目前,作者开始在第七信托网的网站上合作撰写本文。

我们期待收到关于这种思维模式方法和我们描述的五种思维模式的反馈和建议。我们希望这些想法将有助于身份专家、开发人员、监管人员、决策者和最终用户进行更清晰有效的沟通,从而创建一个能够更好地满足所有潜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数字身份系统。

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是现实、假设或虚构的心理表征。在本文中,我们指的是人们对“身份”的心理表征。我们的经验表明,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身份,这与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

通过观察,我们确定了五种不同的身份思维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框架、目的和定义问题。这是五种正交的同一性思维模式。通过理解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份概念之间的明显关系,以便我们可以讨论和设计更好、更广泛使用和更安全的身份系统。

这些思维模式是自然概念,源于人们对身份的需求。尽管这些模型是可以教授的,但我们的观察表明,这些模型经常被争论和假设(除了国际标准中包含的“属性”思维模型)。这就是术语和词汇之间的微妙区别:当我们接受一个特定的概念时,我们通常认为它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即使更严格的理解会使我们意识到这个概念只是它对我们的意义。正是这种对“身份意义”的含蓄接受,使得与接受另一种身份概念的人交流变得非常困难。我们对这些身份处理和资产的不同目标,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首先使用身份,塑造我们的内部思维模式,这反过来又塑造我们参与的对话和我们构建的解决方案。

虽然这些不同的思维模式是正交的,完全不同,但我们认为它们都是关于同一性的有效概念。通过认识这些“替代”思维模式,人们将能够更清晰地交流,更有效地合作,以建立一个能够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身份系统。

身份

在本文中,当我们提到“身份”时,我们使用了功能身份的定义。因此,“身份”是我们识别、记忆和回应特定的人和事的方式。身份系统的过程包括获取、关联、应用、推理和管理相应对象、标识符、属性、原始数据和上下文的信息资产。如果一个系统识别、记忆或回应特定的人或事物,它就是在以某种形式使用身份——即使这些身份既没有与传统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和地址)相关联,也没有在出生证明或护照等官方文件中表达出来。

本文将讨论寻求一个特定的人或事物的身份的名义上的客观“真理”。识别物体取决于评估发现真相的现有证据。证据和对证据的解释可能存在缺陷,但每种思维模式的根本目标都是如实回答证据的核心问题。我们可能不能100%肯定这个客观事实,但我们会努力。每个身份系统都试图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基本需求来解决真相问题。

我们将同一性的基本真理与从现有证据中得出的主观结论的方式、质量和可信度区分开来。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如下:“当我们评估证据时,我们试图确定什么?”。每种思维模式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微信二维码
售前客服二维码

文章均源于网络收集编辑侵删

提示:仅接受技术开发咨询!

郑重申明:资讯文章为网络收集整理,官方公告以外的资讯内容与本站无关!
NFT开发,NFT交易所开发,DAPP开发 Keywords: NFT开发 NFT交易所开发 DAPP开发